孟瀏今博士
華發股份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研究員; 珠海市斗門區容閎學校科學、科研副校長

簡介

孟瀏今。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珠海市高層次人才、珠海斗門容閎學校副校長。先後在英國、香港、澳門高校及中國內地K-12學校執教。關注課程發展、質量評價、科學及生涯教育。主持多項重點課題及教學成果。團隊獲獎超200人次。

演講主題

探索思維:讓K-12科學教育更生動有趣的可視化學習指南

探索思維:讓K-12科學教育更生動有趣的可視化學習指南

演講內容摘要

“Tell me, I forget. Show me, I remember. Involve me, I understand.”這句格言闡明了學習者主動參與的重要性。經過8年的循證研究,我們發現早期科學學習中思維啟蒙和發展的關鍵在於,將學習者主動探究的科學想法轉化為圖示,這不僅有助於發現規律,還能激發創意。大腦90%的感官輸入來自視覺,語言與圖像的結合顯著提升了資訊的記憶、理解、加工和創作能力。

研究表明,在6至15歲科學學習的初期,三方面的可視化尤為重要:科學概念、探究對象和探究過程。科學概念的可視化透過工具展示概念間的關係,將抽象轉化為具體,幫助學習者識別核心概念並建立知識聯繫。探究對象的可視化透過適當的圖式呈現科學探究的內容載體,確保知識體系的邏輯性和嚴謹性。探究過程的可視化則運用語義圖、思維導圖等工具組織和處理資訊。在AI輔助學習時代,這些可視化工具愈加重要,成為人工智慧無法替代的人類探索和表達方式。

經過反覆驗證,我們開發了100個科學學習模板,包括維恩圖、序列圖等基礎工具,適用於各種科學學習場景。該研究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級及省市級教學成果獎項。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法能夠避免過早下結論和程式化操作,合理利用學習時間。圖示作為記憶載體,減輕了思維負擔,適合不同類型的科學學習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