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梦瑶博士
香港大学哲学博士; 香港教育大学,博导、国学中心联席总监

简介

香港大学哲学博士; 香港教育大学,博导、国学中心联席总监、纵横资讯科技中心管委会成员;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科目委员会委员; 中一入学前香港学科测验中国语文科委员;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评委; 广东省作家协会成员

演讲主题

AR古诗教具:中文科虚拟教学的新工具

AR古诗教具:中文科虚拟教学的新工具

演讲内容摘要

在此次公开课上,本团队将展示一套AR古诗教具及一个辅助AR古诗教学的「AR-PL模型」,并选择小学第二学段的《出塞》(王昌龄)为教学内容,课程设计遵循「体验-探索-教学-总结」的流程,旨在为一线教师高效运用虚拟教学工具开展真实课堂教学提供实践范例,同时与教育界同仁共同研讨人工智慧技术赋能教学及跨学科融合的实施路径。

公开课以AR技术为切入点铺设古诗教学场景。课堂最初,使用者通过扫描AR卡启动AR特效,将《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宏大意象直观呈现。这一环节突破传统文字阐释的局限,以沉浸式体验启动使用者古诗学习兴趣,为深度理解古诗奠定感知基础。进入探索阶段,使用者观看AR动画,并和AR虚拟场景进行互动,在过程中深化对诗句内涵的理解。最后,教师衔接开展巩固教学环节,系统串联字词解析、文学手法等重点教学内容。

本次公开课以《出塞》为样本,验证了AR古诗教具与「AR-PL模型」在激发学生古诗学习兴趣、深化古诗理解、培育品德情谊等方面的效能。使用者不仅学习到字词知识,其品德情意与人文素养亦得到滋养。他们从古诗的内容解读进阶到探索主旨情感,理解了「龙城飞将」的英雄理想,感悟了戍边将士的爱国精神。同时,学生利用AR教具学习的过程也锻炼了他们协作交流等21世纪学习能力,推动学习模式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型。总之,本次公开课将为教育同仁展现人工智慧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的实践样本。